康宝27周年:消毒柜发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
2015-07-28

 

康宝27周年:消毒柜发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

 

一、 餐具为什么要密封储存及消毒?

1)传统木制碗柜,密封性差,餐具易受蚂蚁、蟑螂、蚊虫的滋扰,不卫生。

2)餐具洗后未及时烘干,在潮湿的环境下,餐具容易发霉、滋生细菌,如大肠肝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,这些细菌会引起肠炎、腹泻、痢疾等疾病。

3)病从口入,餐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,一日三餐我们都要接触餐具,健康的餐具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。

4)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,在公共餐厅,共用餐具人们容易感染甲肝、流感等病毒。

二、过去,餐具人们是怎样“消毒”的?

1)每次使用前,人们习惯用开水烫一烫(不仅麻烦,且不能有效杀死细菌);

2)有人喜欢使用前用抹布或纸巾擦一擦(其实抹布本身蕴藏很多细菌);

3)有人习惯使用前在水龙头下用水淋一淋(水不可能冲走细菌,且不达标的自来水中本身也暗藏很多细菌,用水冲冲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安慰);

4)为图方便,很多人干脆使用一次性餐具(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不卫生,既破坏生态,又造成环境污染)。

康宝展厅里陈列着1988年生产的消毒柜


      三、消毒柜是如何发明的?消毒柜的市场是如何打开的?

罗小甲:生于19539月,中共党员,现任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。罗小甲1973年参加工作,他先后在广东佛山顺德杏坛铁工厂从事学徒、工人、统计员、会计、副厂长、厂长等职务。1988年,罗小甲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非凡胆识,组织研发并制造出家用远红外线食具消毒碗柜,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开拓出一个家电行业的全新领域。同年8月,在杏坛镇政府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以倡导健康饮食卫生文化新理念为依托,创建康宝电器厂,并创立“康宝”这一中国民族品牌。

作为一家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工厂,杏坛铁工厂一直苦于没有能打开局面的拳头产品,那是1985年,他们为科龙冰箱生产配件。到了每年11月份,是冰箱行业的销售淡季,冰箱厂会在这段时间停产,维修保养设备。冰箱厂一停产,罗小甲和他的铁厂也不得不随之停产,这对他们冲击很大。罗小甲心想,做产品配套没有主动权,对方赶自己也得赶,对方停产自己也得停产,非常被动,于是他产生了自己做产品的念头。

 到了第二年,罗小甲收到一位在中山工作的朋友(陈孟)的来信,建议他生产一种可让“碗筷不受虫蚁困扰”的消毒柜,并说自己有这方面的图纸。罗小甲敏锐地感觉到,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机。他马上赶到中山,找到陈孟。陈孟拿出几张简单的图纸给他看,虽然一时看不懂个中原理,罗小甲却有一种非常迫切的愿望:尽快将这一设想变成产品。

回到顺德,罗小甲和他的搭档找了一个做电器的老师傅一起研究,研究了整整8个月。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,产品没能做出来,大家都有些沮丧。第一台消毒碗柜的研制,就这样被搁置一边。

这一搁置就是一年,一直到19878月,时任杏坛镇政府的领导(黄炳坚)来厂子里视察,问罗小甲有没有好的设想。罗小甲回答说,好产品有一个,就是没有钱搞研究和做磨具,过了半个月,镇政府来了电话,让罗小甲去拿借款,30万。有了这笔钱,罗小甲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。那张盖着两个大红公章的借条,如今被康宝制作成大展板,挂在展示厅里。这30万元在罗小甲心目中的地位,由此可见一斑。

有了资金的保证,罗小甲和厂里的技术骨干们开始了艰苦研发,他们白天上班,晚上研究试验。几个月以后,第一批5台消毒碗柜走下生产线,并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。罗小甲用农用车把这5台产品运到广州,摆在当时广州最著名的南方大厦里销售,面对这种外观像冰箱、内部像烤箱的新鲜玩意,商场方面勉强答应给他一个月的试销期,过了20多天,仍然一台也没卖出去,许多顾客根本不知道消毒碗柜为何物,只是好奇地问:“这冰箱怎么这么小?”这让罗小甲哭笑不得。眼看月底快到了,罗小甲非常着急,情急之下,他想出了一个办法:让同事叫他在广州的亲戚把产品买下来。

中国消毒柜之父、康宝股份董事长罗小甲


    就这样,终于在月底之前把产品都“卖”了出去,商场负责人很高兴,通知罗小甲赶紧送货,消毒柜的销路也从此慢慢打开,当年就卖了3000台。同年8月,康宝电器有限公司成立,第二年产品一下子就卖出了几万台。1990年,康宝牌消毒碗柜在市场上已经颇有名气,月产量达1万台,开始走上规模化生产的道路。到1992年,康宝公司已经发展到年产150万台、产值3亿元的规模,康宝跨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。如今,康宝已是消毒柜的代名词、行业领导品牌,罗小甲则享有“消毒柜之父”的美誉。